開欄的話:中能傳媒能源安全新戰略研究院致力打造高端能源智庫,緊密圍繞黨中央、國務院能源決策部署,圍繞能源發展改革重大問題開展深度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決策參考價值較高的研究成果。即日起,本報開設“中能研究”專欄,刊發精品研究成果,敬請關注。
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今年1~4月,我國新增發電裝機規模4233萬千瓦,其中風電新增裝機規模958萬千瓦、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規模1688萬千瓦,新能源已經成為我國電力增量的絕對主體。風電、光伏發電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國家釋放多個積極信號,旨在解決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問題,有望為加快行業發展再加把力。另一方面,受市場供需、交易價格等因素疊加影響,光伏發電上游硅料價格持續上漲,風電企業一季度財報多數出現凈利潤下滑。
一季度財報公布,風光企業差異明顯
4月以來,我國風電、光伏發電上市企業陸續公布今年一季度財報。其中,風電企業業績表現差異較大,光伏發電企業延續較快發展態勢。
從風電看,今年一季度,我國風電新增裝機規模790萬千瓦,同比增長16.7%,發電量達18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2%。在價格戰升級、非技術成本上升、風資源差于同期等因素影響下,多數風電企業凈利潤同比下滑,業績表現不夠理想。
在季度營收方面,中國中車以306.5億元的絕對值位居季度營業總收入第一,運達股份以65.32%的上漲幅度實現季度營收最大增長。另有上海電氣、三一重工、東方電氣、中國船舶4家企業實現季度營業總收入突破百億元,分別為249.8億、202.8億、141.1億、131.1億元。
在季度凈利潤方面,三一重工以15.9億元的絕對值位居季度凈利潤第一,明陽智能以398.53%的上漲幅度實現季度凈利潤最大增長。在各環節對比中,風電塔筒行業整體表現不佳,全部企業的季度凈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從光伏看,今年一季度,光伏發電行業新增裝機1321萬千瓦,同比提升近138%,發電量達84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2%。快速擴大的下游市場需求,為上游產業鏈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上游環節,國內單晶復投料、單晶致密料、單晶菜花料市場成交價格均實現持續增長。市場高需求支持下,硅料企業多數財報表現亮眼,尤其是行業龍頭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分別達51.94億元、43.12億元,實現較大增長。一季度光伏發電領域有5家企業凈利潤超過10億元,分別為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變電工、隆基股份和中環股份,其主業均為硅料、硅片領域。
中游環節,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驅動電池、組件市場成交量保持高增長態勢,經營形勢整體向好。其中,光伏組件前5名依然是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股份和阿特斯,合計出貨量超3100萬千瓦。同時,受上游價格大幅上漲影響,中游環節成本價格隨之增長,已基本觸碰平價上網的成本天花板,企業盈利空間持續承壓。伴隨硅料新、擴產能于今年下半年陸續投產,行業供需緊張形勢將有所放緩,電池及組件企業盈利能力有望實現提升。
下游環節,逆變器企業整體業績增速放緩,財報表現差異明顯。行業龍頭陽光電源歸母凈利潤4.11億元,同比增長6.26%,絕對值領跑行業。禾邁股份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75.23%,實現季度凈利潤最大增幅。同時,受原材料、疫情及物流等因素疊加影響,多個企業增收不增利,固德威、科士達等甚至出現凈利潤同比下降情況。
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問題或將迎來解決方案
財政部3月末發布《2022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表》,“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中的中央本級支出由2021年的928.43億元大幅增至4528.52億元,上漲規模超過3600億元。
就在同一天,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自査工作的通知》明確,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核查工作,進一步摸清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底數。
5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確保能源供應,在前期支持基礎上,再向中央發電企業撥付可再生能源補貼500億元,為解決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問題傳來明確信號。
據了解,伴隨風電、光伏發電行業的突飛猛進式發展,2016年以來,可再生能源基金缺口持續擴大,到2021年末已達到4000億元左右,且仍處于持續增長中。截至2020年末,欠補數額最大的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經超過200億元。拖欠的補貼對很多可再生能源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資金流轉造成困擾,甚至一度出現金融機構因此收緊風光行業信貸規模的情況。
如何兌現這筆數額龐大的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多年來一直未有妥善的方案。當前,我國除戶用光伏新建項目,占據可再生能源補貼最大頭的風電、光伏發電行業的新建項目已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因此,補貼需求主要來自于已并網項目的發電增量。
若此次補貼缺口能夠順利解決或適度縮小,將有利于盤活企業資金流轉鏈條,有效增強我國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行業的投資能力,為持續深化“雙碳”工作再加把力。
供需緊張持續驅動硅料價格上漲
數據顯示,今年4月,我國國內多晶硅產量約5.8萬噸,海外多晶硅進口量約0.6萬噸,與約2400萬千瓦的硅片產量相比,硅料供應能力略顯不足。受此影響,國內多晶硅價格持續上漲。其中,單晶復投料成交價從24.6萬元/噸最高漲至26萬元/噸,單晶致密料成交價從24.4萬元/噸最高漲至25.8萬元/噸,單晶菜花料成交價從24.1萬元/噸最高漲至25.5萬元/噸。
從供應端看,硅料交易主要依靠月度長單完成,也有部分散單、急單不惜以相對高價成交,硅料供應緊缺程度有增無減。國內多晶硅生產得益于永祥股份、協鑫科技、新疆大全等企業的擴產產能增量釋放,供應能力小幅提升,產量環比增加6.2%。海外多晶硅生產受企業檢修、疫情、國際形勢等因素影響,進口量環比略有減少。與此同時,近段時間以來,硅片環節拉晶開工率大于切片開工率,也推動硅料供應緊張程度持續上升,支撐4月硅料成交價格小幅上漲。
從需求端看,受持續上升的終端需求影響,硅料市場需求持續增加。同時,硅片新增產能加快釋放、硅片企業(含現有產能和新增產能)開工率維持相對高位運行等因素,也進一步推動硅料市場需求維持上升態勢。
受硅料價格持續上漲影響,下游企業成本承壓,隨行就市多次調整市場報價。其中,隆基股份和中環股份2家硅片龍頭企業,僅4月就分別2次上調硅片報價,單次最大幅度超過3%;通威太陽能也在4月末對單晶PERC電池的價格進行了更新,將166毫米和182毫米電池片的單價均上調0.01元/瓦。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指出,今年5月,我國硅料供應和需求均有增量且高于預期,預計分別將達到6.7萬~6.8萬噸(含國內產量及海外進口,下同)和7萬~7.2萬噸,總體供應仍小于需求。綜上所述,短期內,硅料市場價格仍將維持上漲態勢。從長期來看,伴隨硅料新、擴產能的陸續投產,我國硅料市場價格在今年下半年有望迎來拐點。(伍夢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