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能源革命的大幕正在拉開,相關政策文件接連不斷。5月,《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稱《實施方案》)出臺;同月,工信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2022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6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以下稱《發展規劃》)印發。
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是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國新能源版圖如何?未來發力何處?
開發端:持續推動新能源投資建設及研發
近年來,我國持續強化新能源領域重大項目建設。截至2021年底,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約7億千瓦,裝機規模居全球首位,為后續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支撐這一成就的,是我國已形成較為完備的新能源技術產業體系。
在風電領域,我國已經具備最大單機容量達10兆瓦的全系列風電機組制造能力,國內風電裝機90%以上采用國產風機,與國情相適應的低風速、低溫、高原等兆瓦級新型風電機組已得到廣泛應用,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及關鍵部件國產化已取得重大進展。
在光電領域,我國在晶硅電池和薄膜電池最高轉換效率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從2014年開始,我國已經40余次打破實驗室的光電轉換效率紀錄。在技術水平與產業鏈方面,中國光伏組件產量一直占據全球約70%的份額,掌握著全球供給端的話語權。
在核電領域,我國已具備自主研發百萬千瓦級三代核電的能力。自主核電品牌“華龍一號”成功并網標志著我國與世界核電強國處于“并跑”階段。
技術層面上的創新迭代,使得新能源項目的開發成本大大降低,2020年相比2010年,風電機組價格下降約50%,光伏組件價格下降約85%。目前,風電、光伏發電已具備與常規火電競爭的能力。從“十四五”起,中國新增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將全面步入無補貼的“平價上網”時代。
在已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我國仍在有條不紊地繼續推動新能源基地集群建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加快建設黃河上游、河西走廊等七大陸上新能源基地;重點建設山東半島、長三角、閩南、粵東、北部灣五大海上風電基地集群等。
為推進新能源更廣泛布局,《實施方案》要求,鼓勵地方政府加大力度支持農民利用自有建筑屋頂建設戶用光伏;在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到2025年,公共機構新建建筑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未來,新能源電力“自發自用、余量上網”將會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