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胡潤研究院對外發布《2022年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顯示,排名全國前十的城市當中,有五座來自長三角。
新能源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長三角為何能在這條賽道上,駛出自己的“速度與激情”。
新能源產業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梳理《2022年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可發現,深圳、上海、北京、武漢、常州位居全國前五名,綜合指數得分分別為87.6、85.8、82.1、81.2、81.1,而南京、蘇州、廣州、成都、合肥則緊隨其后。
《2022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前十名
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前十名的城市中,有半數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尤其是在“新能源投資熱度集聚指數”榜單中,常州、合肥聚集指數分值皆為88,雙雙位居全國第一,而武漢、南京、成都、深圳等位居其后。
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認為:“投資熱度集聚度反映城市在新能源產業的集聚潛力和可持續性。”
其實從今年各地發布的前三季度經濟數據指標就能看出,新能源的熱度有多高,不少城市都將新能源產業的漲幅單獨拎出來重點展示。
深圳前三季度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5.9%,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產量分別增長了217.3%、130.0%。武漢前三季度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11.13萬輛,同比增長一倍以上。合肥前三季度新能源產業增長68.6%,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23.8%,分別加快21.7和13.8個百分點。
來自常州官方發布的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產值超1100億元,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產業產值增長198.1%,產銷量突破11.8萬輛,位列江蘇全省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江蘇全省的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