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在氫能加注方面獲得新突破,已累計建成加氫站超過250座,約占全球數量的40%,加氫站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不過,在A股市場中,新能源板塊卻正處于回落狀態。
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4月14日收盤,新能源指數累計下跌24.91%,其子概念板塊中,從光伏到寧德時代概念、新能源汽車等,今年以來跌幅均在20%以上,其中寧德時代概念更是跌超27%。
在此背景下,需要再次厘清新能源的投資邏輯。
從國家戰略角度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據中央財經大學《2021年中國碳市場年報》數據顯示,中國2021年碳市場覆蓋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總排放的比例超過8%,排放量約45億噸。
我國經濟發展的能源增長需求與減排降碳巨大壓力將同時存在。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已成為國家達成“雙碳”戰略、保障經濟發展的必選項。
2022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比重達到39%左右。
而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顯示,2021年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量2.90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0%;占全口徑總發電量的比重為34.6%,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全口徑并網太陽能發電、風電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25.2%和40.5%,如果其他條件不變,這兩大新能源領域的發電量需較2021年增速再度大幅提升,才可能完成《規劃》提出的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目標。
從業績表現來看,目前已有183家涉新能源領域的A股上市公司發布2021年年報,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662.16億元,同比增長25.56%。
科技創新方面的高投入進一步保障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而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能反映出企業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目前已披露2021年年報的1623家上市公司整體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45%,而上述183家新能源領域公司的這一占比則達到3.78%,其中,7家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超10%。
從機構關注度來看,隨著新能源板塊回落,機構關注度明顯提升。統計顯示,自3月15日至4月14日的1個月時間里,有3100篇研究報告(包括宏觀策略、宏觀研究、投資策略、行業研究、公司研究)涉及新能源,較2月15日至3月14日增長32.08%。投資建議方面,對168家新能源概念公司給出了“增持”以上投資評級。
另從估值角度看,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相關統計,上述183家新能源領域公司市盈率已從今年年初的37.66倍回落至28.82倍(按4月14日收盤價計算)。
加氫站數量世界第一,只是中國新能源投資宏圖的一角。這樣一個朝氣蓬勃的產業,其估值進入合理區間之時,正是投資者淘金的窗口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