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国产高清区-国产高清视频91-国产高清视频a在线大全-欧美激情在线观看-欧美激情在线精品三区

環球新能源網

微信掃一掃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貨一手掌握

掃一掃關注

掃一掃微信關注
天下好貨一手掌握

推進新建建筑安裝光伏,超低能耗建筑不少于500萬平!

   2021-11-11 4430
導讀

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發展。鼓勵采用與建筑一體化的可再生能源應用形式。加快部署“光伏+”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推進適宜的新建建筑安裝光伏,2022年起新建政府機關、學校、工業廠房等建筑屋頂安裝光伏的

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發展。鼓勵采用與建筑一體化的可再生能源應用形式。加快部署“光伏+”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推進適宜的新建建筑安裝光伏,2022年起新建政府機關、學校、工業廠房等建筑屋頂安裝光伏的面積比例不低于50%。推動建筑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創新示范,提高建筑終端電氣化水平,探索建設集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為一體的“光儲直柔”建筑。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

關于印發《上海市綠色建筑“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滬建建材〔2021〕694號

各有關單位:

現將《上海市綠色建筑“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2021年11月3日

 

 

上海市綠色建筑“十四五”規劃

一、“十三五”工作回顧

(一)總體情況

“十三五”時期,本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秉持“協調、創新、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和“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堅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不斷提升綠色建筑品質和能級,穩步推進建筑節能工作,取得顯著的發展成效。綠色建筑規模和質量大幅提升,綠色生態城區發展實現多點突破,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成為全國覆蓋公共建筑數量最多、覆蓋建筑面積最大的建筑能耗監測系統,“十三五”綠色建筑發展目標全面完成,走出高質量的綠色建筑發展之路。

(二)主要成果

1. 綠色建筑要求納入建設管理,大力提升發展能級

“十三五”期間,本市明確所有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按照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建設,并將相關要求納入建設管理流程,健全了綠色建筑設計、審查、檢測、驗收系列標準規范,在土地供應、設計審查等階段對綠色建筑要求進行嚴格把關,綠色建筑規模和質量得到大幅提升。發布《上海市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滬建建材〔2020〕494號),強化新一輪綠色建筑發展要求。截至2020年12月,本市通過綠色建筑施工圖專項審查并達到綠色建筑設計要求的建筑規模達到2.33億平方米;本市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總數達到874項,建筑面積合計8051萬平方米,二星級以上占比超過80%。

2. 示范引領效應突出,推動綠色設計向綠色運行延伸

為持續引導綠色建筑由設計向運行轉變,將獲得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運行標識的項目納入上海市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專項扶持范圍,提供專項財政資金扶持,并鼓勵各區配套相應比例的區級補貼資金。組織開展綠色建筑運行維護管理能力系列培訓,并編制出版《上海市綠色建筑運行管理手冊》,全面提升建筑運行效能和維護管理水平。截至2020年12月,本市獲得綠色建筑運行標識的項目共49個,建筑面積合計591萬平方米。全球最高綠色建筑——上海中心大廈和全國最大體量綠色建筑——國家會展中心(141萬平方米)均順利獲得綠色建筑三星級運行標識,為超高層和大體量會展類建筑的綠色實踐提供了樣板。“十三五”期間累計獲得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19項,在2020年全國綠色創新示范項目中,上海獲獎項目約占六分之一。

3. 綠色生態城區發展多點突破,區域綠色發展成果初現

“十三五”期間,本市通過標準制定、政策引導和組織管理,全面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創建,呈現出多點突破的態勢。為了科學引導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本市在全國率先發布地方標準《綠色生態城區評價標準》(DG/TJ 08-2253-2018),并出臺《關于推進本市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滬府辦規〔2018〕24號)等文件。積極創新區域推廣模式,發布《崇明區綠色建筑管理辦法》,出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綠色生態城區規劃建設導則》,以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統籌海綿城市、綜合管廊、綠色基礎設施等建設要求,為崇明生態島建設提供“一籃子”綠色生態實施策略。截至2020年12月,全市成功創建和通過評審的綠色生態城區示范試點項目共有11個,用地規模共有31.4平方公里。其中,虹橋商務區核心區獲得全國首個“綠色生態城區實施運管三星級標識”認證,普陀桃浦智創城、寶山新顧城、浦東前灘成為本市首批獲得“上海綠色生態城區試點”稱號的綠色生態城區。

4.建筑節能標準全面執行,新建建筑能效水平不斷提升

“十三五”期間,本市全面推進建筑節能標準規范在設計和施工中的貫徹執行,提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截至2020年12月,上海市累計節能建筑面積達到6.52億平方米,設計與竣工驗收階段的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均達到100%。主動對接國際先進建筑節能理念,開展超低能耗建筑專項研究,組織編制和發布了《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技術導則(試行)》,并將超低能耗建筑納入上海市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專項扶持范圍。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體系更加健全,組織編制了《可再生能源系統建筑應用運行維護技術規程》、《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核算標準》等規范文件,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了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工作制度和技術支撐體系。截至2020年12月,本市“十三五”期間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約1713萬平方米,應用類型涉及太陽能光伏發電建筑應用技術、太陽能熱水建筑一體化技術和淺層地熱能利用技術等多項適合本市實際情況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術。

5.既有建筑能效提升穩步推進,綠色更新機制與模式不斷豐富

“十三五”期間,本市成功申報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點城市,堅持以示范建設為引領,持續穩步推進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工作。依托本市“1+17+1”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開展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工作,并將超大型公共建筑、節約型醫院、節約型校園納入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工作重點,為既有建筑的能效提升提供保障。積極推進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出臺《上海市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技術目錄》,完善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技術體系。開展上海市既有建筑綠色更新評定工作,積極探索本市既有建筑綠色更新改造實施路徑。完善建筑運行合理用能指南體系,組織編制《上海市既有公共建筑調適導則》,引導建筑調適發展。截至2020年12月,本市“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公共建筑節能改造1270萬平方米,能源審計1378項(其中包括50幢超大型公共建筑)、能效公示1031棟,累計創建79個上海市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示范工程,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6.能耗監測規模與服務持續拓展,建筑用能監管體系不斷完善

“十三五”期間,通過市、區兩級建筑能耗監測平臺的深度融合及協同發展,本市新建和既有公共建筑能耗在線監測范圍持續擴大,監測平臺功能不斷深化、服務類型進一步延伸。依托建筑能耗監測平臺,組織開展能耗統計、能源審計和能效公示等相關工作,編制不同類型建筑合理用能指南,每年組織發布的《上海市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及分析報告》,已成為重要的行業參考指引。印發《關于落實本市建筑能耗監測系統市級平臺樓宇納入分平臺管理的通知》,完成354幢直傳樓宇下放,形成既有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屬地化管理格局。截至2020年12月,本市納入能耗監測平臺的公共建筑面積累計達到9208萬平方米,共2017棟,其中“十三五”期間完成3488.4萬平方米。該平臺已成為全國覆蓋公共建筑數量最多、覆蓋建筑面積最大、運行最穩定的建筑能耗監測系統。在應對新冠疫情中,本市建筑能耗監測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迅速判斷本市公共建筑能耗使用情況和樓宇用戶復工情況,實現能耗監測平臺對城市安全運行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三)主要經驗

堅持標準引領。編制、發布和實施多部有關綠色建筑、綠色生態城區、超低能耗建筑、既有建筑改造等的地方性標準規范,覆蓋建筑設計、施工、驗收和運營的各個階段,大力推進綠色建筑相關團體標準編制工作,構建了完備且具有上海特色的綠色建筑標準體系,為綠色節能目標的實現提供了重要保障。

依托試點示范。出臺《上海市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專項扶持辦法》、《上海市綠色生態城區試點和示范項目申報指南》等政策,創建了一批綠色建筑、綠色生態城區、既有建筑改造的示范項目,并借助其引領作用,以點帶面有力推動了綠色建筑運行管理、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既有建筑能效提升等工作的開展。

重視前沿研究。依托眾多科研主體,圍繞綠色建筑管理及后評估、超低能耗建筑、室內空氣質量提升、綠色施工等研發方向,開展了多項科技攻關項目,研發和推廣綠色建筑新技術、新產品,為本市綠色建筑高質量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四)存在問題

1.綠色建筑與綠色生態城區發展的全過程體系有待完善

“十三五”期間,本市獲得綠色建筑運行標識的項目數量及面積均有大幅提升,但在綠色建筑項目中的比重仍然偏低。綠色建筑監管制度對驗收和運營等后端工作的引導和規范效力仍需加強,用戶對綠色建筑技術的感知度與獲得感不高。綠色生態城區在建設落實環節面臨挑戰,需要進一步完善協調、監督、動態更新等機制。此外,綠色生態城區建設還需與本市以存量為主的建設特征相匹配,進一步加強對既有城區綠色更新的發展力度。

2.建筑節能水平提升與用能限額體系建設尚未形成閉環

“十三五”期間,本市通過編制多部合理用能指南,初步建立了建筑運行側的用能限額引導體系,但尚未打通用能限額管理從設計到運營的全過程環節,設計和運營階段在能耗絕對強度控制方面仍有脫節。結合本市建筑能效水平提升工作,以新建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修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應用等工作為契機,將建筑設計用能限額納入標準和管理體系,是本市建筑節能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3.建筑能耗監測平臺建設與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依托市區級能耗監測平臺,本市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既有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但從后期運行情況來看,各區級平臺的運維管理狀況存在一定差異,需要開展持續性工作來提升監測平臺的服務能力。當前能耗監測平臺數據主要用于宏觀層面的能耗分析、對標、公示和基準制定等工作,如何創新工作機制和模式,從更深層次挖掘能耗數據的價值,有效服務樓宇側的節能運營,是“十四五”期間需要重點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二、“十四五”面臨形勢

(一)理念升級:“以人民為中心”成為綠色建筑核心理念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立足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現實背景,基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全面升級了綠色建筑的理論內涵和標準體系。建設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綠色建筑,提供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的生活工作空間,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將是“十四五”期間綠色建筑發展的主旋律。

(二)達峰引領:“碳排放達峰”需要持續推進建筑節能減排

從國際形勢來看,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節能減排壓力持續增加,發展綠色建筑、提升建筑能效已成為各國的普遍選擇;從國內行動來看,我國已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需要持續性開展建筑節能工作降低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發展綠色建筑”的要求。作為城市建設領域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載體,推進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既是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重要保障。

(三)發展驅動:“區域一體化”要求打造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

新時代背景下,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要求上海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打造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利用區域輻射效應推廣綠色生態理念。《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提出建設生態之城的目標愿景,五個新城、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上海虹橋商務區等重點區域將綠色生態引領作為發展方向,這些舉措均為本市綠色建筑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內部動力。作為高密度的超大型城市,上海已經進入存量發展階段,需要在守住人口規模、建設用地、生態環境和城市安全底線的前提下,注重空間利用的集約緊湊、功能復合和低碳高效,不斷與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等工作的開展相融合,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三、“十四五”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上海十一屆市委九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時期綠色建筑核心發展思想,以提升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獲得感為出發點,以推動綠色建筑的高質量發展為主線,遵循城市發展規律,聚焦區域自身特點,促進綠色建筑提質增效,營造健康、智慧的城市環境,持續優化宜居宜業的城市格局,提升城市軟實力,助力“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的建設。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針對后疫情時期人民群眾對美好居住環境的需求,升級綠色建筑理念與體系,提高建筑健康性、舒適性、功能性,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切實改善居住生活品質。

堅持質量導向。緊密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把握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高質量發展的要素特征,從技術體系、規范標準、政策機制、產業支撐等方面,提升綠色建筑全過程、全領域、全產業的發展質量。

堅持突出重點。在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實施綠色建筑標準的基礎上,著力建立綠色建筑的落地實施與運營效果保障機制,積極推進設計用能限額體系建設,構建用能限額管理的閉環體系。

堅持協同發展。結合五個新城、臨港自貿區新片區、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等重點發展戰略,以區域聯動、協同發展的思路踐行綠色生態理念;存量與增量相結合,統籌協調推進新建建筑與既有建筑的綠色化。

堅持國際視野。充分借鑒融合國際先進綠色生態理念,將上海打造為國際綠色生態發展高地,不斷提升本市綠色建筑發展的國際影響力,助推上海向卓越的全球城市邁進。

堅持創新驅動。緊密圍繞“生態之城”的規劃定位,加強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領域的科技創新,探索5G、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綠色建筑的融合和創新模式,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

(三)發展目標

以推進綠色建筑的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全面升級綠色建筑理念與體系,不斷提升建筑性能和用戶感知度,并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為契機,發揮上海在綠色建筑與綠色生態城區領域示范引領作用。通過設計、施工與運行的全過程管理,結合新建建筑、既有建筑的多維推進,以設計用能限額體系建設、超低能耗建筑推廣等工作為重要抓手,實現以降低實際能耗為導向的實效節能。

1.綠色建筑與生態城區高質量發展

(1)新建民用建筑應當按照綠色建筑基本級及以上標準建設。其中,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其他5000平方米以上政府投資項目應當按照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建設。超高層建筑和五個新城內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執行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綠色生態城區內,綠色建筑星級應當符合該城區綠色生態專業規劃的要求。

(2)完善綠色建筑的全過程監管體系,將綠色建筑專項內容納入新建民用建筑驗收范圍,研究探索綠色建筑交付使用機制。

(3)全面推進綠色生態城區試點項目落地與經驗推廣,至2025年創建綠色生態城區項目25項以上,其中更新城區5項以上;至2025年力爭建成2個綠色生態城區示范項目。

2.建筑能效水平持續提升

(1)實施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至2025年本市建筑領域碳排放量控制在4500萬噸左右。

(2)形成適合本市地域特征的超低能耗建筑技術與標準體系,累計落實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項目500萬平方米以上。

(3)建立建筑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量核算管理體系,2022年起新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工業廠房全部使用一種或多種可再生能源。推進適宜的新建建筑安裝光伏。

(4)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2000萬平方米以上,建設一批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示范工程。

3.建筑用能監管服務升級

深化本市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運行實踐和數據應用,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到2025年末納入市級平臺監測的公共建筑面積達到1億平方米以上。

四、“十四五”重點任務

(一)全面升級綠色建筑制度與理念

推動綠色建筑管理法治化。通過《上海市綠色建筑管理辦法》的制定與實施,將綠色建筑管理要求和推進機制納入法治化軌道。要求新建民用建筑應當按照綠色建筑基本級及以上標準建設。其中,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其他5000平方米以上政府投資項目應當按照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建設,超高層建筑和五個新城內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執行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根據新時代綠色建筑發展要求,聚焦綠色建筑全過程監管、全生命期和全產業鏈,涵蓋建筑節能、裝配式建筑、全裝修住宅、綠色建材等行業轉型升級熱點內容,并從為民立法的角度提出綠色建筑信息公示、室內環境污染控制等制度措施。

升級綠色建筑核心理念。全面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基于新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體系和上海地方特點,修訂《公共建筑綠色設計標準》、《住宅建筑綠色設計標準》、《上海市綠色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上海市公共建筑綠色設計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要點》、《上海市住宅建筑綠色設計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要點》、《綠色建筑工程驗收標準》等設計、審查、驗收系列標準規范。建立綠色住宅使用者監督機制,研究制定《綠色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表》,將住宅綠色性能和全裝修質量相關指標納入分戶驗收管理。引導開發建設單位在新建住宅交付使用時,在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中載明住宅綠色性能和全裝修質量等相關內容。

提升綠色建筑全過程管理。將綠色建筑相關要求納入建設管理流程,在土地供應、設計審查等環節對綠色建筑要求進行嚴格把關。全面推進綠色建筑專項驗收替代節能專項驗收,將綠色建筑的監管重點延伸到建設落實層面,強化綠色建筑的閉環管理。著眼于建筑全壽命期綠色發展,強化綠色建筑運行,進一步研究制定促進綠色建筑運行的激勵機制,編制綠色建筑運行管理相關標準規范,開展綠色建筑運行管理能力培訓,引導綠色建筑提升運行質量,發揮運行實效。

提高綠色住宅健康性能。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實際,圍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完善實施住宅相關設計標準,明確住宅室內隔聲、空氣、水質等健康性能設計要求,增強住宅防疫設計韌性,嚴格管理竣工驗收,推進住宅健康性能指標公示,提升建筑視覺和心理舒適性。結合本市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示范項目,以及綠色生態城區創建工作,推動住宅綠色健康性能示范實踐,強化綠色健康技術應用。

(二)持續推進城市區域綠色發展

擴大區域綠色生態輻射范圍。在“十三五”綠色生態城區實踐與儲備基礎上,對綠色生態城區的規劃建設經驗進行梳理、總結與推廣,著力培育一批可復制、可推廣、有特色的綠色生態城區,修訂綠色生態城區評價標準。結合上海市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對大量尚待開發的新建城區,積極引導創建綠色生態城區,擴大綠色生態城區輻射范圍。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探索綠色生態城區發展的區域協同機制,引導五個新城、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虹橋商務區等重點發展區域高質量實施綠色生態理念,為新片區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高水平建設提供保障。

完善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監管機制。針對綠色生態城區在建設層面的落實,探索建立綠色生態城區試點項目建設落實情況的監管機制,將綠色生態專業規劃納入項目審批、評估評審、建設管理、竣工驗收等環節,各區、管委會相關主管部門完善綠色生態指標審查機制。建立建設管理與規劃資源、發展改革、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的協調機制,保障綠色生態專業規劃指標落地。加強各專項規劃的落實保障機制,重點對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期、運營期的實施主體、管理主體做進一步明確,研究提出建設期與運營期的有效管控措施、獎懲措施,進一步完善綠色生態城區的建設與運營管理政策。對獲批的綠色生態城區試點項目進行過程管理,推進試點項目的落實,至2025年力爭建成2個綠色生態城區示范項目。

推進既有城區綠色更新。結合上海市量大面廣的既有城區改造工作,以舊區改造、工業用地轉型、城中村改造為契機,探索不同類型既有城區的綠色生態更新模式、實施策略和管理機制,創建更新城區試點示范,總結推廣更新城區的相關建設經驗,完善既有城區實施綠色生態更新的評價標準體系,以點帶面推進本市綠色生態更新城區建設,至2025年創建5個綠色更新城區示范。

(三)切實推動新建建筑實效節能

推進建筑領域碳達峰行動。制定本市民用建筑碳達峰行動方案,至2025年本市建筑領域碳排放量控制在4500萬噸左右。推動建立建筑領域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轉型,在保障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和市民高品質生活空間的前提下,實施新建建筑節能降碳設計、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等重點舉措,建立建筑碳排放相關標準體系,探索建筑領域碳交易的市場機制,推動建筑行業低碳發展的制度建立與技術創新。

建立建筑設計用能限額體系。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立足上海市建筑節能現狀與提升發展需求,聚焦建筑用能限額設計,基于技術發展水平和建筑用能需求,開展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設計用能限額研究,因地制宜地編制形成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用能限額設計相關標準,至“十四五”末新建建筑全面實施建筑用能和碳排放限額設計標準,推動建筑節能設計從“相對節能”走向“用能限額”形式的實效節能。形成建筑用能限額設計工作推進的配套機制,開發建筑設計用能限額標準化計算工具,為民用建筑用能限額設計提供工具保障。制定與用能限額設計體系相適應的設計審查、質量驗收、能效測評等環節控制要求,保障用能限額設計工作的落實。開展基于用能限額目標的民用建筑性能化設計新方法研究,形成用能限額設計體系相關關鍵技術,做好建筑節能設計的技術支撐工作。

推廣應用超低能耗建筑。結合上海氣候特征與城市建筑特點,開展超低能耗建筑關鍵技術研究,建立適應上海地區應用特征的超低能耗建筑技術標準、導則和圖集等標準體系,為本市推進超低能建筑的有序發展提供標準保障。將超低能耗建筑推廣納入各區建筑節能工作的考核評價體系,引導在綠色生態城區、低碳實踐區等綠色發展重點區域土地出讓階段明確超低能耗建筑應用要求,十四五期間累計落實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項目不少于500萬平方米,五個新城各開展一項超低能耗建筑集中示范區建設。結合本市禁限材料工作的推進方向,引導與裝配式建筑融合的超低能耗建筑外墻保溫、高性能外窗等應用方式,推進相關技術創新,培育形成超低能耗建筑發展的全產業鏈體系。啟動近零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技術體系研究,提出本市近零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關鍵技術措施和實施路徑。

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發展。建立建筑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量核算標準體系,量化各類建筑的可再生能源應用要求,2022年起新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工業廠房全部使用一種或多種可再生能源,并建立配套的設計與驗收管理體系。加強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的建設管理,確保項目在設計、施工和驗收環節落實可再生能源量化應用要求。鼓勵采用與建筑一體化的可再生能源應用形式。加快部署“光伏+”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推進適宜的新建建筑安裝光伏,2022年起新建政府機關、學校、工業廠房等建筑屋頂安裝光伏的面積比例不低于50%。推動建筑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創新示范,提高建筑終端電氣化水平,探索建設集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為一體的“光儲直柔”建筑。

推廣應用綠色高效制冷產品。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聯合印發的《綠色高效制冷行動方案》,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大幅度提高制冷產品能效水平要求,淘汰低效制冷產品。完善節能環保產品政府采購制度,擴大政府綠色采購范圍,加大綠色高效制冷創新產品政府采購支持力度。在工程項目招投標中,鼓勵招標人把綠色、能效指標作為重要的條件納入產品綜合評標標準,提升綠色、能效等指標權重。

(四)大力引導既有建筑綠色更新

協同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結合本市老城區升級改造、優化中心城區功能格局等專項工作,形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與城市更新工作的協同機制與推行模式,將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納入城市更新實施方案。分解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任務,推進各區開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點城市節能改造,并將超大型公共建筑、節約型醫院、節約型校園、節約型機關、綠色數據中心納入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工作重點予以推進,全面提升建筑功能,改善城市環境,提高綠色生態品質,激發城市發展活力。“十四五”期間引導完成2000萬平方米以上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示范項目。

完善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推進體系。總結既有建筑綠色更新改造示范工作經驗,完善既有建筑綠色改造的技術標準體系,形成常態化的既有建筑綠色改造評價機制。推動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帶頭進行綠色化改造。逐步引導和推動綠色低碳社區、綠色零碳社區的建設,踐行低碳生活理念,提升社區環境友好程度以及居民生活質量滿意度,探索城市與社區等不同尺度下的綠色更新機制。

引導既有建筑能效提升新機制。逐步建立建筑運行能耗的限額管理機制,加快推動建筑運行階段能耗和碳排放限額標準編制。建立本市公共建筑能耗對標與公示管理制度,持續推進既有公共建筑能源審計,逐步分類推動發布各類型公共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排行榜,探索公共建筑能耗和碳排放超限額差別電價機制。引導市場化的節能改造服務模式創新發展,完善合同能源管理機制,探索建立適合建筑領域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和綠色金融政策。鼓勵高效機房應用和發展,建立高效機房的技術引導體系,帶動既有公共建筑空調分系統能效的有序提升。探索能源托管服務模式,通過更高專業度的能源管理團隊提升既有建筑能效。建立建筑調適的標準和建設管理體系,完善公共建筑的建筑調適環節、流程,推進建筑調適的普及應用,“十四五”期間力爭引導完成50萬平方米以上的建筑調適示范項目。

(五)深入拓展建筑用能監管服務

健全建筑節能監管法律法規。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本市公共建筑能耗監測系統建設和運維管理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建立和實施能耗監測系統實際運行效果考核評估機制,強化對能耗監測系統的運行管理。保障能耗監測平臺建設專項財政預算,并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能耗監測平臺的建設。從政策、管理措施以及資金來源等方面保證能耗監測平臺的擴容建設、運行和維護等相關工作得到持續有效地開展。

拓展能耗監測平臺內容與范圍。依托本市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對接現有市建管平臺等相關數據資源,升級建設本市建筑碳排放智慧監管平臺。積極推進建筑全能源品種消耗數據的接入工作,在用電量監測之外,逐步將建筑用水量、用氣量、供冷供熱量等納入監管;完善建筑基礎信息、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信息的采集要求,明晰能耗數據邊界,提升能耗數據分析價值。對新建建筑能耗監測系統的設計與施工以及既有建筑能耗監測系統的引入、設計、改造與施工進行嚴格監管。進一步擴大能耗監測平臺的監管規模,到2025年末納入市級平臺監測的公共建筑面積不少于1億平方米。

深化建筑能耗數據應用與服務。積極開展用戶需求調研工作,提出進一步發揮平臺價值和數據作用的頂層設計和升級規劃以及加強需求側電力負荷精細化管理的實施路徑,擴大平臺數據的應用范圍。持續推進能耗監測平臺的功能提升,逐步引入和加強能耗的診斷分析功能,滿足監管方和用戶側的功能需求。通過對平臺數據價值的深度挖掘,實現對上海市建筑能源環境實時狀況追蹤、建筑能耗對標與能效公示、經濟活躍程度趨勢分析、公共建筑運行健康水平評價預警等功能的升級提升。

(六)加強科技創新與綠色產業引導

加強建設科技創新融合。以數字化為導向,積極探索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方向的新技術與綠色建筑的融合和創新發展。在建筑節能運維管理、建筑智能化系統建設、綠色建筑性能感知等方面,研究探索5G、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場景,形成示范性工程。基于5G技術發展物聯網支撐的智能建筑技術,實現建筑設施和設備的節能運行與智能化管理。利用大數據和云平臺技術進一步拓展建筑能耗監測平臺的監測范圍和服務功能,實現建筑的可視化監測和信息化管理。研究和開展基于物聯網和大數據的建筑用能系統運行監測評估技術及其應用示范,推動建筑與城市的智慧化發展。

加快綠色建材產品推廣應用。在前期綠色建材評價基礎上,加快推進綠色建材推廣應用,建立綠色建材產品采信機制,推動建材質量提升。鼓勵政府投資工程率先采用綠色建材,政府(國企)投資綠色建筑項目、綠色生態城區內建設項目應在預拌混凝土材料方面全面使用綠色建材。逐步擴大綠色建材應用類別和應用比例,大力發展新型綠色建材,并將綠色建材產品應用情況納入各區推進綠色發展工作的評價考核范疇。

增強產業引導與支撐。圍繞建筑健康性能提升、超低能耗建筑、建筑智慧運維等領域,引導綠色節能支撐產品應用與發展。推廣新型環保建材、高性能門窗、保溫結構一體化部品、工業化內裝、外遮陽產品、高效全熱回收裝置、高效空氣凈化設備、高效制冷設備、智能家居等產品和系統。促進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相關的咨詢、科研、規劃、設計、施工、檢測、評價、運維等企業和機構的發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落實責任考核

健全協同管理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協調參與本市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建設的各級主管部門合理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相關工作有序開展。強化對土地出讓、規劃審批、設計審查、施工管理、竣工驗收和運營管理等環節涉及的各有關部門的協同管控。落實建筑節能工作任務目標分解與責任考核,并對工作成果進行年度公示。

(二)健全政策法規,完善保障機制

落實《上海市綠色建筑管理辦法》,將綠色建筑專項內容納入新建民用建筑驗收范圍,對竣工驗收報告中缺少綠色建筑專項內容的不予綜合驗收。推進實施《上海市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專項扶持辦法》(滬住建規范聯〔2020〕2號),落實對綠色建筑運行標識項目、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項目、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示范項目的財政支持,適時組織開展示范項目的總結展示和提升,實現示范效應最大化。

(三)完善標準體系,落實標準實施

立足本市綠色發展目標,聚焦新時期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需求,開展具有前瞻性的地方標準研究,同時積極培育和發展團體標準,圍繞綠色生態城區、建筑用能限額、超低能耗建筑、外墻保溫一體化等重點領域適時開展設計、施工、驗收、檢測、評價和改造等方面的標準編制和修訂工作。

(四)發揮市場效應,創新運作機制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積極創新節能與綠色建筑市場運作機制,積極探索綠色節能市場化服務模式,引導建筑調適、建筑用能托管、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場化節能服務模式的發展,并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推進以綠色金融手段支持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的新模式,探索公共建筑能耗和碳排放超限額差別電價機制和建筑領域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積極搭建和完善市場服務平臺,實現節能和綠色建筑產業與金融機構、第三方服務機構的資金和技術連接,培育綠色建筑的市場新動力,促進綠色建筑產業的發展。

(五)加強宣傳培訓,倡導全民參與

結合“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全民節水行動”等活動,開展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宣傳工作,倡導綠色的生活方式及消費理念,并鼓勵全民參與,進一步加深和提高全社會對綠色建筑的認識、感知和支持。加強對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相關技術及管理人員的培訓,提升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技術能力;鼓勵開展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

來源:綠色建筑研習社


 
(文/小編)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評論 0
0相關評論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ujqd.cn/news/show-69.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376937475@qq.com。
 

(c)2024 環球新能源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9035573號 -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五月| 毛片色毛片18毛片美女| 日本人69视频jizz免费看| 日产2021免费一二三四区费| 最新国产三级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第1页| 精久久| 在线九色| 日韩免费在线看| se婷婷| 2020年国产高中毛片在线视频 |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视频图片 | 澳门成人免费永久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线影院| 色综色天天综合网| 久久高清影院| 日本一道在线| 三级黄色毛片|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5月激情网| 日日干夜| 国产精品第| 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日韩精品一级毛片| 亚洲美女中文字幕| 天天影视色综合| 黄色免费网址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色| 色天天综合色天天看| 国内自拍tv在线| 欧美黄色大片免费看| 日韩a级片| 202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黄网在线| 91欧美精品激情在线观看最新| 日日摸夜夜摸狠狠摸日日碰夜夜做| 色熟| 欧美色婷婷天堂网站| 伊人第四色|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综合男人的天堂色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