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和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聯合在北京國宏大廈召開了《可再生能源市場報告2018》和《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2018》發布會,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副司長鄭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部主任Paolo Frankl、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等領導專家出席了報告發布會。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以下簡稱“生物質能產業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張大勇代表生物質能行業出席了報告發布會,并就報告中涉及到的生物質能觀點進行了解讀。
《可再生能源市場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對生物質能源進行了特別關注,認為生物質能是可再生能源中被忽視的巨人。2017年在全球消費的可再生能源中,有半數源自現代生物質能,其貢獻是太陽能光伏和風能總和的四倍。最終能源消費統計中的現代生物質能(不包括傳統的生物質利用方式)大多應用于建筑和工業供熱,其余則是在交通運輸行業和電力行業。在預測期內(2018-2023),生物質能將引領可再生能源消費的增長。生物質能以固體、液體和氣體燃料的形式進行利用,由于占到最終能源消費總量80%的供熱行業和交通運輸行業大量使用生物質能(其他可再生能源對這兩個行業的貢獻較小),預計生物質能將占到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費增長的30%左右。
《報告》認為,可再生能源供熱潛力依然有待挖掘,需要更多政策關注。就絕對數量而言,可再生能源供熱消費要高于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但依然只占全球供熱需求的10%。供熱在終端用能中的比重最大(占終端能源消費的52%),主要應用于建筑供暖、熱水、炊事和工業生產。可再生能源供熱消費以現代生物質能為主,生物質能占2017年直接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供熱的近70%,大多數用于集中供熱的可再生能源都是現代生物質能。預計可再生能源供熱消費將增長20%,占全球供熱需求增長的三分之一。2023年,中國的可再生能源供熱消費將超過美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供熱消費國。預計工業部門生物質能消費將增長13%。水泥行業中對生物質和廢物燃料的利用預計將增長近40%。在強有力的廢棄物管理政策推動下,生物質能和廢物利用可以滿足歐盟水泥工業四分之一的能源需求。
《報告》對生物燃料也進行了論述,認為生物燃料和電動汽車將成為交通運輸業中的輔助選項。生物燃料產量繼續攀升,到預測期末,其產量將增長15%,達到1650億升。然而,生物燃料在交通能源需求中所占比例仍不足4%,但生物燃料仍將占到交通運輸行業能源需求中可再生能源消費量的近90%,燃料乙醇將占生物燃料產量增長的三分之二,其余增長來自生物柴油和氫化植物油。
《報告》特別強調,政策對于未來的可再生能源發展仍至關重要。為了實現長期氣候變化目標和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在熱力行業、電力行業和交通運輸業的應用,生物質能在此三個行業的增長總量可以與其他可再生能源在電力行業增長相媲美。穩健的可持續框架是促進生物質能增長的關鍵所在,只有那些能夠減少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且可以避免造成不可接受的社會、環境和經濟影響的生物質能,才能在未來的能源系統低碳化發展過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穩健的可持續治理和執法必須是任何生物質能配套政策的核心支柱。
《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2018》報告對我國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前景也進行了分析和預測。生物質能在我國一次能源需求總量中,2017、2020、2035、2050年,分別達到83、165、206、218百萬噸標煤。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在2017、2020、2035、2050年,將分別達到15、48、64、57GW。生物質發電量在2017、2020、2035、2050年,分別達到44、146、221、268TWh。
在報告發布會現場,生物質能產業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張大勇就兩個報告進行了解讀,對我國生物質能產業發展提出了以下六點意見和建議:
一、對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的定位
在社會上、甚至部分業內專家和各級行業主管部門,大家一談起生物質能,首先認為生物質能是可再生能源的一類,其實這種認識是有一定誤區的。首先,生物質能源工程是一項環保工程、民生工程、“三農”工程和城鄉基礎設施,其次才是能源工程,能源只是城鄉有機廢棄物在進行無害化、減量化處理過程中的能源化利用,生物質能的環保、民生和社會屬性要遠遠高于其能源屬性。
二、未來生物質能源的“用武之地”
生物質能與風電、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發電不是其主要利用方式,它的主要用途是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清潔熱能和交通燃料。生物質能的利用要側重于用戶端,在消費者與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之間形成一個多能互補的高效能源利用體系。
三、要轉變生物質能發展理念
生物質能是清潔低碳的可再生能源,現階段不是探討產業可有可無的問題,而是要解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這就需要國家層面要統籌考慮生物質能產業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振興鄉村戰略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中應發揮的作用。社會各界對生物質能源的綜合效益(環保、民生、社會、扶貧、經濟等)要有一個正確認識,若單從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性來講,它是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的,也是沒有發展前途的。
四、生物質能政策的完善和落地
近幾年國家也出臺了不少針對生物質能源發展的產業政策,但到了執行層面(縣市級)就大打折扣,實施起來非常困難。例如:國家鼓勵發展生物質熱電聯產,但地方政府照搬燃煤供熱價格政策體系,且熱力管網由第三方實行特許經營,這就為推廣生物質熱電聯產模式設置了很難逾越的壁壘,希望行業主管部門在完善生物質能產業政策時,更多的考慮一下政策如何更快、更好、更容易的落地和執行。
五、生物質能產業規模
《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2018》報告預測,到2035年生物質發電裝機將達到6400萬千瓦。我們認為,這僅是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若加上生物質能在清潔供熱和交通燃料領域的應用,到2030年,生物質能源產業市場規模至少在2.5萬億規模。以生物天然氣為例,若國家配套政策到位,到2030年生物天然氣市場規模至少在500億方規模,占到當時國內天然氣消費市場的8%-10%,僅此一個應用領域,生物質能市場規模就能達到1.5萬億左右。
六、創新與行業自律
目前生物質能產業規模與風電、光伏產業相比規模還是偏小,行業盈利模式單一,利用方式多元化,產業聚集度較低,創新能力嚴重不足,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緩慢,甚至個別企業經營管理不規范,排放不達標現象時有發生等,這些諸多因素都制約著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行業組織要凝聚共識,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加強行業監管和加強自律,讓政府放心,百姓安心,企業舒心。協會要利用自身優勢,整合資源,加強橫縱聯合,提升產業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水平,發揮好政府智庫作用,促進生物質能產業發展機制的創新。讓政府、行業組織、企業、社會等多方攜起手來,共同提升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質量和經營水平。